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1:35:18  浏览:81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008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过去的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五年来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苏佰林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年满18周岁,就可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实施法律不禁止的任何民事法律行为。
对于未满18周岁,但已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只能独立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既言限制,意味着这种行为能力并不完全,就限制的范围而言,只能独立实施与年龄及智力相适应的行为,否则须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纯获利益的合同”无论数额大小,无须法定代理人代理,属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这是合同法对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的一个补充,也对确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有认知价值。
民法通则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分两类。对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即认定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采取年龄主义;对成年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采取个案审查制。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民事活动,须有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自己不能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为民事法律行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方法,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相同,分别采取年龄主义和个案审查制。
(四)对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对于精神病人的认定,如是未成年人,根据年龄就可确定他们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无须再有其他认定程序。但对成年人如何认定,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5条的解释是: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务中,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达到法律所说的没有或者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则属于医学范畴的技术,需要由医生来鉴定。
对成年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元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可以由本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此项宣告,是对事实状态的公示,而不是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法律要件。


汤旺河区人民法院 苏佰林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城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的通知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丹东市城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的通知

丹政发〔2008〕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丹东市城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11月10日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丹东市城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车辆停放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丹东市城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规定有关用语的含义如下:
(一)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二)经营性停车场,是指为车辆提供有偿停放服务的停车场。
第四条 停车场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建设、开办停车场。
第五条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应当自觉遵守车辆停放的有关规定,服从执法人员和停车场管理人员的管理。
第六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的规划管理工作。市公安机关参与停车场专业规划编制,负责临时停车场的设置及公共停车场所停车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参与占用市政公用设施的临时停车场的审批管理工作。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经营性停车场登记管理工作。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七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建设、公安等有关部门,根据丹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并按规定程序报审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新建小区、旧城改造规划时,应按规划标准规划停车场。按照规划应当配建或者增建停车场而未配建或者增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施工;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不予验收。
第九条 根据规划配建的停车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用途或者减少使用面积。
第十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需要配建相应的专用停车场或者停车泊位,未配建的或者停车场地不足应当逐步补建或者扩建。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综合考虑机动车增长和现有停车场建设状况,在征得规划等部门同意后,合理设置临时停车场,以满足机动车停放需求。设置临时停车场需要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需要占用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根据道路宽度、承载力、车流量和人流量等因素,公安机关可以在道路上施划临时停车泊位,设置临时停车场,并规定停车泊位的使用时间。
第十三条 停车场内应当划有停车位置,设置出入口和各类标志,配备必要的照明和消防器材。室内停车场还应当设置监控设施、车辆出入导向标志、弯道安全照视镜和坡(通)道防滑线。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配建专用停车场:
(一)各类行政事业性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体育场(馆)、影(剧)院、图书馆、医院、旅游景点、车站等公共建筑场所;
(二)建筑面积在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商场、餐饮娱乐等经营性场所。
本条前款规定的公共建筑,经营性场所,在本规定实施前未建停车场或配建车位达不到规划标准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建停车场或补足停车位。
第十五条 申请开办经营性停车场的,申请人须事先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依法应当办理其他手续的,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经营性停车场不得擅自变更或注销。确需变更或注销的,经营者应当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 经营性停车场的管理单位提供车辆停放服务时,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的停车场管理制度;
(二)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中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
(三)在停车场出入口显著位置明示停车场标志、收费标准和管理责任;
(四)维护停车场车辆停放秩序;
(五)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
(六)协助疏导停车场出入口交通。
第十八条 各类行政事业性机关单位的专用停车场应允许前来办理公务的车辆免费停放。
第十九条 公共建筑场所、经营性场所占用道路设置停车位的,应按经营性停车场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停车位,不得阻碍市有关部门依法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停车位。
第二十一条 违法占用道路临时停放车辆的行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二条 公交停车场、出租车乘降站、公路货运站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施行前设立的各类停车场,自本规定施行自日起30日内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确认手续。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